1939年8月的蒙古草原上,太阳毒得能把人烤脱皮。
日军二等兵小林一郎趴在战壕里,耳朵里灌满了炮弹爆炸的轰鸣。
他偷偷探出头,看见苏军的坦克像一群钢铁怪兽,正慢悠悠地碾过日军的阵地。
"这帮毛子太不讲武德了!"小林气得直跺脚,手里的三八大盖攥得咯吱响。身边的战友山田早就吓破了胆,哆嗦着问:"咱们的大炮呢?飞机呢?"小林没吭声,心里跟明镜似的——早被苏军炸成废铁了。
这场仗打得那叫一个憋屈。日本关东军原本以为自己是亚洲老大,结果在诺门坎被苏联红军结结实实上了一课。要说这关东军也是够愣的,拿着三八式步枪就敢跟人家的坦克硬刚,这不是找抽吗?
苏军那边可不一样。朱可夫这个老狐狸带着部队,玩得那叫一个花。人家的BT-7坦克跑得比兔子还快,日军的薄皮坦克追都追不上。152毫米的重炮一响,日军的阵地就跟开了锅似的,炸得人仰马翻。最气人的是,苏军的炮弹好像不要钱似的,可劲儿地砸。
小林记得清清楚楚,7月22日那天早上,他们还在战壕里啃饭团呢,突然天上就下起了"铁雨"。苏军两百多门大炮一齐开火,炸得日军阵地尘土飞扬。日军炮兵想还击,可那几门75毫米的小炮,射程连人家一半都不到,只能干瞪眼。
更绝的是苏军的坦克战术。人家的BT-7根本不跟你正面硬刚,就在远处放冷枪。日军的89式坦克追上去,人家油门一踩就跑没影了。步兵就更惨了,两条腿哪跑得过履带?小林亲眼看见一辆苏军坦克碾过战壕,机枪扫射的声音跟炒豆子似的,战友们像割麦子一样倒下。
天上也不消停。日军的飞机刚起飞,就被苏军的伊-16团团围住,跟老鹰抓小鸡似的。山田仰着脖子望天,嘴里嘟囔着:"咱们的飞机呢?"小林苦笑着摇头,心说早被人家当靶子打了。
后勤就更别提了。日军的补给线拉得老长,粮食弹药全靠马拉大车运。打到后来,士兵们连饭都吃不上,只能嚼草根充饥。苏军那边可滋润了,铁路直通前线,卡车24小时不停运物资,弹药堆得跟小山似的。
最让人窝火的是指挥部的命令。上头那些参谋老爷们坐在办公室里,还做着"皇军无敌"的美梦呢。小松原道太郎这个师团长,非要搞什么"万岁冲锋",让步兵端着刺刀就往苏军坦克阵地上冲。这不是让士兵去送死吗?小林躲在弹坑里,心里把指挥官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个遍。
这场仗从5月打到9月,日军死伤两万多人,最后灰溜溜地撤了。关东军这回算是栽了个大跟头,再也不敢打苏联的主意了。1941年,日本乖乖跟苏联签了中立条约,转头去找美国人晦气,结果在珍珠港又挨了顿更狠的揍。
要说这场仗给日军什么教训,那就是现代战争光靠武士道精神可不行。苏军把机械化战争玩出了花,炮兵、坦克、飞机配合得天衣无缝。日军还停留在拼刺刀的年代,这不是找虐吗?小林后来回忆说,那会儿他们管朱可夫叫"草原之狐",这老小子打仗太贼了,专挑日军的软肋打。
战后统计数字更扎心。苏军伤亡不到一万,日军死了两万多。装备损失就更夸张了,日军坦克几乎全军覆没,飞机被打下来一百多架。最讽刺的是,日军带到前线的五万发炮弹,几天就打光了。苏军呢?人家准备了二十多万发,可劲儿造。
这场仗彻底打醒了日本。原来苏联不是纸老虎,是真老虎啊!从此日本再也不敢打北进的主意,老老实实往南发展。不过他们也没想到,南边的美国人比毛子还难缠,这是后话了。
现在想想,诺门坎战役简直就是个活教材。它告诉世人,现代战争打的是钢铁,是后勤,是指挥艺术。光靠喊口号、拼刺刀,在坦克大炮面前就是个笑话。日军士兵骂苏军"不要脸",其实是因为人家太会打仗了。这就像两个人在擂台上比武,一个拿着青龙偃月刀,一个端着机关枪,能是一个量级的吗?
这篇文章只是用来传递积极的能量,没涉及到那种很低俗或者违反规定的东西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,就跟我们联系,我们会马上把相关内容删掉。
